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手游攻略 > 宋朝官职如何分配?(宋朝官职体系)

宋朝官职如何分配?(宋朝官职体系)

宋朝官职如何分配?

一,宋朝官职如何分配?

查看文章 宋朝文武官职详细资料2008年05月08日 星期四 10:29  宋朝官职  01.通直郎随奉太子的侍从官  02.承信郎武职官最后一阶,宋武职共有52阶。  03.成忠郎武职官第48阶,充左班殿前侍卫官。  04.秉义郎武职官第45阶  05.武翼郎武职官第41阶  06.宣抚使负责督察军事的重任,职位高于安抚使。  07.节级弓手班头,统制弓手,听命于县尉。  08.巡检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务,属于较高一级官职。  09.通判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权和知州(知府)共同处理事务,并监督行动。  10.士曹参军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  11.司录参军书写六曹公文的专职官员。  12.局务官掌监造盐、铁等业的官员。  13.主簿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等事的县级官员,官阶次于县丞。  14.县尉掌管训练兵丁、防奸禁暴、查缉走私等治安事务的县级官员。  15.兵曹六曹之一,置参军一人掌兵事、缉捕等事。  16.兵马都监马步军统制官。  17.都监有两种,一种是路分都监,掌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另一种是州府都监,掌本城军队的屯戍、训练、器甲、差使等事。  18.监当官州府所设掌管征收茶、盐、酒税事务的官员。  19.典级掌礼仪制度的官员。  20.胥吏办理文书的小吏。  21.都统制属于御营使,为监护诸军将领协同作战的军事长官。  22.同都统制官职相当于副都统制。  23.御营使统管全国军事。  24.保义郎右班殿前侍卫官。  25.团练使州府一级的常设武官,从五品。  26.钤辖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统制官。有路分钤辖、州钤辖。  27.武经郎又称西京左藏库副使,即西京(洛阳)供备库副职武官  28.朝奉郎又称左、右司谏,即谏议官,位次于谏议大夫下。  29.宣谕使、抚谕使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处理冤狱,措置营田的监时性官员,即所谓“钦差大臣”。  30.忠训郎又叫“左侍禁”即内宫侍卫官。  31.镇抚使由中央委派负责一个地区或几个州府军事防务的临时设官。负责辖区军事防务兼理民政、财政等事务。  32.宜文字简称“机宜”如同秘书或机要秘书。  33.龙图阁学士皇帝侍从的荣衔,掌管御书、御制文集、典籍、属籍、世谱等事。  34.提举原意管理,主管专门事务,提举宫观,为安置罢退的大臣而设,光领俸禄不管事。  35.枢密使掌全国军机、边备、征战等事的最高军事长官。  36.大理评事签书判官掌管刑狱的京官。  37.参政知事宰相的辅助,通称“使相”。  38.起居舍人又称右使,皇帝的近臣,负责记载皇帝的言行。  39.中书舍人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诏书。  40.翰林学士皇帝最亲近的顾门兼秘书,权力极大,有“内相”之称,往往是“将相之储”。  宋朝武官  宋朝的官制非常复杂,分为阶官和职官两种。阶官,对于武将来说,简单来说就是现在军衔制度,如上校之类;而职官,就是团长营长之类。  例如,狄青曾经做过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秦州刺史是虚衔,代表他的官职大小,代表从五品的官员,而是泾原路副都总管是职官,是负责统领泾原路兵马的指挥官。  两名武将要比较官的大小,一般来说,是比较阶官。那么,这些阶官是如何比较的呢?宋朝的官制发生过三次变化,分别是政和以前武将官制(1116年前),政和官制(1116至1131)和绍兴官制(1131以后),大体如下  政和新官 政和之前旧官 官品 阶次  太尉 政和新置,以太尉本秦之主兵官、遂定为武阶之首。 正二品 1  通侍大夫 内客省使 正五品 2  正侍大夫 延福宫使 正五品 3  宣正大夫 履正大夫 正五品 4  协忠大夫 并政和新置。 正五品 5  中侍大夫 景福殿使 正五品 6  中亮大夫 客省使 从五品 7  中卫大夫 引进使 从五品 8  翊卫大夫 从五品 9  亲卫大夫 从五品 10  中缺  拱卫大夫 并政和增置。 正六品 12  左武大夫 东上�x门使 正六品 13  右武大夫 西上�x门使 正六品 14  正侍郎 正七品 15  宣正郎 正七品 16  履正郎 正七品 17  协忠郎 正七品 18  中侍郎 并政和增置。 正七品 19  中亮郎 客省副使 正七品 20  中卫郎 引进副使 正七品 21  翊卫郎 正七品 22  中缺  拱卫郎 并政和增置。 从七品 24  左武郎 东上�x门副使 从七品 25  右武郎 西上�x门副使 从七品 26  武功大夫 皇城使 从七品 27  武德大夫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 从七品 28  武显大夫 左藏库、东西作坊使 从七品 29  武节大夫 庄宅、六宅、文思使 从七品 30  武略大夫 内园、洛苑、如京、崇仪使 从七品 31  武经大夫 西京左藏库使 从七品 32  武义大夫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 礼宾使 从七品 33  武翼大夫 供备库使 从七品 34  武功郎 皇城副使 从七品 35  武德郎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副使 从七品 36  武德郎 左藏库、东西作坊副使 从七品 37  武节郎 庄宅、六宅、文思副使 从七品 38  武略郎 内园、洛苑、如京、崇仪副使 从七品 39  武经郎 西京左藏库副使 从七品 40  武义郎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副使。 从七品 41  武郎翼 供备库副使 从七品 42  敦武郎 内殿承制 正八品 43  修武郎 内殿崇班 正八品 44  从义郎 东头供奉官 从八品 45  秉义郎 西头供奉官 从八品 46  忠训郎 左侍禁 正九品 47  忠翊郎 右侍禁 正九品 48  成忠郎 左班殿直 正九品 49  保义郎 右班殿直 正九品 50  承节郎 三班奉职 从九品 51  承信郎 三班借职 从九品 52  下班祗应 殿侍 无品  以上就是一直到南宋初年的武将官阶情况,先比较品,同品官职就比较阶次。看到这些东西,会有人会问,当一名武将,从阶官来说,升到正五品之后,上面好像就是太尉啊?一下子从正五品到从二品?其实,在这个中间, 还有从四品的诸卫将军,正四品的诸位大将军,从三品的诸卫上将军,正三品上护军这些环卫官。此外,还有:  节度使(从二品)、  节度使留后又名承宣使(正四品)  观察使(正五品)、  防御使(从五品)、  团练使(从五品)  刺史(从五品)  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为从二品  殿前副都指挥节度使、节度使留后又名承宣使为正四品、  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 观察使为正五品)  殿前马步军都虞侯、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 诸州刺史,驸马都尉为从五品,总管、钤辖这些职官都是搭配从五品阶官。  某路都监约为从七品  某州都监约为正八品  正将约从七品  副将约为从八品

二,宋朝官职大小顺序

宋朝官职等级【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宝宝游戏提供的宋朝官职如何分配?(宋朝官职体系)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