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手游资讯 > 雍正王朝:康熙帝驾崩当晚,雍正继位的危机在哪里?(雍正王朝 康熙驾崩)

雍正王朝:康熙帝驾崩当晚,雍正继位的危机在哪里?(雍正王朝 康熙驾崩)

雍正王朝:康熙帝驾崩当晚,雍正继位的危机在哪里?

一,雍正王朝:康熙帝驾崩当晚,雍正继位的危机在哪里?

康熙驾崩当晚的危机,其实就是康熙晚年20余年,皇子夺嫡危机的一个缩影而已。

雍正皇帝继位的危机,只是在这个晚上,全面激化和白热化了。

其实,危机本身的根源没有变化,那么康熙临终当晚,最大的危机在哪里呢?

这个危机至少有四个看点,值得一提。

其一、胤禛本人就是最大的危机,45年的努力奋斗,浓缩在一个晚上,他的举措才是危机的源头或波澜

康熙皇帝玄烨,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他在位61年零10月。

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祯,还远在西北领军,四阿哥胤禛留京闲处。

四阿哥胤禛比较善于治国、也懂得韬光养晦。他比较热衷于佛学和道学,自称为“天下第一闲人”,能够与诸兄弟维持着一团和气,与年羹尧和隆科多也交往比较密切,同时向他的父亲康熙帝表现出无比诚孝的样子,最终赢得了康熙皇帝的信赖。

康熙60年,雍正44岁这年,正是康熙帝登基60周年大庆,他奉命前往盛京祭告祖陵,回京后,又参加贡士会试试卷复查事务,冬至时,他还遵命代康熙皇帝到南郊去祭天。

他又秉康熙皇帝之命,冬至祭天。胤禛的这些活动,对他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他多次随从康熙皇帝巡幸,有时外出还可以代办某些要紧的政务,他足迹遍于中国主要地区,使他有机会了解各地经济物产,山川水利,风土人情,宗教状况,历史问题,获取了很多民间事务的情况。

与此同时,他有机会仔细观察康熙帝如何处理政事,考查地方行政和吏治,进而锻炼了自己处理某些政事的能力,也获得了从政的相关经验。

因此,雍正帝在储位斗争中的胜利,有其必然性,所以说康熙驾崩的当晚,仅仅是他20多年谋划准备的缩影而已。

其二、胤禛谋臣集团的能量,在于邬思道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政略和谋略的影响

邬思道很可能是虚构角色,但是作为胤禛的师爷,历史上肯定存在类似这样的人物。

他是精通帝王之术的世外高人,他的谋略是带有长期性和战略性的所谓“阴谋诡计”。

事实上,老子的《道德经》就是邬思道的原型,“邬思道”三个字,可以理解为得道高人。

当晚,邬思道的谋略成为胤禛“举重若轻”的“压舱石”。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这个意思。

其三、皇族势力的分化瓦解和拉拢利用,在于十三阿哥胤祥的武功和战略,最终成为了胤禛的“杀手锏”

太子胤礽再此被废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祯,而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则比较支持八阿哥。

十三阿哥胤祥,早年就倾向于四阿哥胤禛。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废后,敢于为胤礽说话,事实上,他开始应该属于太子党。

胤礽再次被废之后,胤禛可能看到胤礽绝无复立的可能了,他才开始预做准备,窥伺储位。

在他的谋划和运作之下,此后就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则成为他最强的对立面。

这里面最大的变数,应该就是十三阿哥胤祥,他的势力是可大可小的,因为被圈禁,所以他的能量已经被众皇子忽视,因此成为四阿哥胤禛举足轻重的“奇兵”。

他出手之时,就是胤禛“出其不意”的时候,所以关键时候,他就可能成为最大的力量,而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这种威慑作用有点类似武林高手的“杀手锏”。

其四、朝廷重臣的支持和站队,在于张廷玉、年羹尧、隆科多的赞助和同情

胤禛的才能和务实精神,当然会取得朝廷一些人的支持,他的属人戴铎曾向大学士李光地称道其主子:“才德兼全,且恩威并施,大有作为”。

事实上,在争夺皇储的斗争中,雍正帝提出整顿积习,振作有为的策略,与八皇子胤禩的仁义方针相对立,以便争取人心。

与此同时,他善于运用谋略,从而欺骗了对手,甚至于康熙皇帝也说他“喜怒无常”,因此使政敌不以他为意,没有集中力量对付他。

当然,他也有一个能量比较雄厚的利益集团,而且在关键时刻可以用得上,比如,他可以通过隆科多,来稳定京城局势,通过年羹尧,也可以控制胤禵和稳定西北地区。

康熙皇帝比较信任的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掌管着康熙皇帝的遗嘱。

所有这些,都是长期准备的结果,他们都是有能量的中间势力,最终他们都依附了胤禛,成为当晚有戏唱的厉害角色。

综上所述,胤禛本人就是最大的危机,45年的努力奋斗,浓缩在一个晚上,他的举措才是危机的源头或波澜。

胤禛谋臣集团的能量,在于邬思道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政略和谋略的影响。

皇族势力的分化瓦解和拉拢利用,在于十三阿哥胤祥的武功和战略,最终成为了胤禛的“杀手锏”。

朝廷重臣的支持和站队,在于张廷玉、年羹尧、隆科多的赞助和同情。

康熙皇帝驾崩当晚,雍正皇帝继位的危机,主要还是表现在上述四个方面。只是危机更加表面化和白热化了!

二,雍正王朝中康熙传位

历史上,康熙驾崩当晚,雍正继位的内幕其实已经不得而知,但从各种迹象表明,这位四阿哥雍亲王胤禛在康熙朝晚期“九子夺嫡”的斗争中的确是手段高明,并且是依靠了当时非常重要的两位康熙朝重臣的倾力支持才得以涉险上位。可以说,直到最后一刻,雍亲王胤禛自己都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已经“胜券在握”。

所以,我们只能在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寻找答案,当然,电视剧不是历史,但是也能依稀看到一些当时的影子或者逻辑的推论。何况这部电视剧的确是把雍正继位的内外在因素的逻辑关系讲的基本明白。这个过程已经不是解读历史,而是解读电视剧了。而我们解读电视剧其实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对事物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雍亲王胤禛是否能够如愿的继承大统,直到康熙驾崩的当晚,甚至是在康熙亲口传位之后都存在着危机和不确定性。这种局面和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惨烈和残酷以及这九个儿子都不是省油的灯有很大的关系。

在康熙感到自己时日有限之际,继承皇位的局面还是一团雾水,按照皇子们的实力和康熙永远也不明确的总是带有某种暗示的态度来看,朝野公认的有可能继承大统的应该有三位:第一位是十四阿哥胤禵,第二位是四阿哥胤禛,第三位是八阿哥胤禩。当然,八阿哥胤禩大约也清楚,如果不动用非常手段,他的机会几乎没有,因为这个在朝野口碑很好的“八贤王”已经让他的皇阿玛康熙很讨厌,在康熙的名单中,应该是没有了这位“处处学朕,处处学不像”的皇子了。

按照这个逻辑,四阿哥胤禛继位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十四阿哥胤禵以及八阿哥胤禩这两位对皇位“跃跃欲试”的弟弟。不同的是十四阿哥胤禵极可能是后患,但在传位当晚不会造成现实的危机,因为这个被康熙封为大将军王的抚远大将军此时正在西北坐镇平叛。而八阿哥胤禩对胤禛却有着相当现实的威胁,也就是说,胤禛继位当晚,最大的危机来自于八阿哥胤禩及其八爷党。

但这个局面,四阿哥胤禛的师爷邬思道看的很清楚,这位深谙“帝王之术”,同时对康熙研究很透的胤禛的高参,的确是“名副其实”。

康熙在立储的问题上其实是很失败的。太子胤礽两立两废,这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同时他那些皇子们也在这两立两废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成为储君的希望,九子夺嫡成为了康熙朝后期的最主流的朝廷格局。面临诸多各具特点,各有所长的皇子们,康熙感到了为难:究竟选谁合适呢?

其实,在康熙第一次废黜太子前后,皇子们当中实力最强的势头最猛的并不是四阿哥胤禛,而是八阿哥胤禩。这位号称“八贤王”的皇子,在朝野广结党羽,人称“八爷党”。当时的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娥,十四阿哥胤禵都是八爷党的核心骨干。而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当时被视为“太子党”核心成员,太子胤礽也认为这两位皇弟是“自己人”。

四阿哥胤禛其实早就怀有“夺嫡之心”,这在他第一次作为钦差大臣赴江南筹款赈灾之时,让年羹尧寻访邬思道,并把邬思道请到自己府上担任胤禛的两个阿哥的先生就可以略见一斑。胤禛名义上是请了一个教书先生,但实际上却是请了一个可以帮他实现夺嫡愿望的师爷。

对于胤禛在康熙驾崩当晚继位可能存在的危机,邬思道给胤禛做了仔细的分析,并且策划了化解危机的非常有效的具体措施和行动方案。而邬思道很清楚,有一个真正的,致命的危机极有可能在康熙传位之时爆发。这个危机是什么呢?

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在康熙大寿之际,寿宴上发生了“死鹰事件”——远在西北的大将军王给康熙拜寿的寿礼,一块天然有“寿字印记的陨石”,被八阿哥胤禩换成了一只死鹰。八阿哥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一石三鸟——既想办法激怒康熙,借着查死鹰造成混乱,又可以栽赃十四阿哥胤禵,造成这个大将军王“拥兵自重,逼宫”的谋逆篡位的“事实”。最重要的他是要搞乱局面“火中取栗”。

康熙尽管已经垂垂老矣,但是头脑还是是分清醒的,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最重要的莫过于平稳的把大位传给他选定的“继位之人”,而对于死鹰事件,康熙强按怒火,下令不在追查。但同时,康熙罢免了几乎朝廷所有的重要官员的职位上书房的大臣,以及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所分管的差事。明眼人都知道,康熙在准备后事,给“新君”创造一个“干净的环境”。

四阿哥胤禛此时看起来显得沮丧,他认为罢免了自己和老八的差事,并且对十四阿哥胤禵送的那只死鹰不闻不问,似乎康熙的心理天平已经倾向于十四阿哥胤禵了。他其实并不甘心,既想得到一个答案,又想得到一个如何得到皇位的办法。于是他拿着一大箱子金银财宝开始对邬思道进行试探——你邬师爷有房杜之才,恐怕我没李世民那个命啊!

邬思道其实已经对当前的局面有了很深入的认识,他非常明确的告诉胤禛:康熙选择的接班人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你。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死鹰事件才不会深入调查,因为邬思道判断,在康熙看来,无论是八阿哥胤禩还是十四阿哥胤禵都已经不重要了,保证皇权的顺利交接才是最重要的事。

四阿哥胤禛听到这里似乎是松了一口气,邬先生的确是高人。但是,邬思道却告诉胤禛,如果不掌握京畿防务的的兵权和京城内的防务兵权,就是康熙传位给你,你也坐不稳!邬思道的意思很明白,内有八阿哥胤禩,外有十四阿哥胤禵,胤禛相当于在继位登基的问题上既有内忧又有外患。

而作为师爷,邬思道的过人之处是不仅仅有分析判断局面,出谋划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在对局面判断的基础上,为胤禛做出了一个如何对付内忧外患的“应急预案”的实施步骤。其实,按照邬思道的计划,京畿防务的兵权归属取决于十三阿哥胤祥,但是胤祥被圈禁,邬思道告诉胤禛:胤祥的班底,我有名单,一旦不能放出胤祥,这些胤祥的班底可以为你四王爷所用。而对于远在西北的十四阿哥胤禵,邬思道告诉胤禛:只要叮嘱自己的包衣奴才年羹尧,盯紧了他,并且以陕甘总督的的名义,死死的控制住胤禵那二十万大军的粮草。控制住粮草于就相当于控制住了西北大军。

在安排完这一切之后,邬思道非常担忧的说了一句:我所担心的是隆科多……。

对,隆科多才是康熙驾崩当晚,雍正继位的最大的,并且是不可控的危机。这个危机的根源是康熙选择了一个充满危机的“传位方式”,也就是“遗诏传位”。

在经过了两次废黜太子之后,康熙知道,自己的这一大帮孩子都已经对太子之位红了眼,这个太子之位无论给谁,这个新太子都会成为众矢之的,都会有极大的可能带来一场血腥的夺嫡大战,这样一来,就可能造成一种继位混乱的,导致类似于“三国演义”的天下分裂。康熙深知自己不敢当这个“千古罪人”。在这个背景下,康熙选择“遗诏传位”也是迫不得已之举。

康熙选择的“传位遗诏”的宣诏官是隆科多,这也算是康熙在对几乎所有的可能人选进行逐个甄别挑选之后确定的。隆科多极其他所代表的佟氏家族,算是和爱新觉罗氏关系最紧密的有着强大势力的家族,佟家和爱新觉罗氏几代联姻,出过两位皇后,算起来,隆科多本人既是康熙的小舅子,也是康熙的“表弟”。应该说,在家族利益密切相关这个角度来看,表现出与世无争的隆科多的确是最佳人选。

尽管如此,康熙依然不放心,一方面他给最信任的大臣张廷玉一道圣旨,授权他一旦隆科多图谋不轨,不按照他的遗诏传位,张廷玉有权奉旨除掉隆科多,另一方面他下诏任命隆科多为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九门提督加太子太保衔,一等公。这已经是康熙能够给的最高的职位和爵位了。这一软一硬的背后,其实是康熙对“遗诏传位”的风险性的极大的担忧。

手握京城内的防务兵权,有着宣旨官的权力,隆科多其实已经掌握了究竟传位何人的主动权,他倒向谁,谁就极有可能成为“继承大统”之人。胤禛的危机,并且是不可控的危机也在于此。胤禛可以通过十三阿哥胤祥的班底控制京畿防务,但是他无法控制住隆科多。邬思道最担心的也是如此。所以在做出了“夺位”的最坏的打算和实施步骤之后,邬思道说出了他的担忧,而胤禛似乎也没有什么办法来化解。

看来这一切只能看隆科多的态度了。八阿哥胤禩甚至是那些暗地里对皇位有觊觎之心的其他皇子们也都看明白了:传位的关键是隆科多倾向于哪个。按照隆科多的说法,皇子们争相结交甚至是巴结隆科多,其实都想争取隆科多的支持,这里面一定会包含四阿哥胤禛。尽管我们没有从隆科多的嘴里听到。

胤禛的继位危机,唯一能够化解的并非邬思道,而是隆科多的“六叔”,因为居中串联保举八阿哥胤禩而被罢官免职赋闲在家的曾经的内阁首辅佟国维。

佟国维在第一次废太子之时,选择了保举八阿哥胤禩为太子,并且利用自己朝廷辅相的地位和影响力为八阿哥胤禩拉选票,佟国维看到了八阿哥胤禩及其八爷党的实力,也得到了来自八阿哥胤禩的关于“拥立之功”的承诺,但是他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康熙本人的态度。在这一点上,佟国维没有邬思道认识深刻,这也许是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不同所致。

佟国维保举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栽了大跟头,但是这位朝廷首辅,号称佟半朝的人物,政治敏感度和手段也是很厉害的,他在领会了康熙的意图之后,很快选择与康熙合作,打击八阿哥胤禩及其八爷党,同时得到的是以自己身退为代价保举家族的隆科多上位。

经过这个事件,佟国维坚定了一个原则,就是他教诲隆科多的那句话:只有当今皇上认定的接班人,才是我大清真正的未来的皇帝。隆科多就是坚定的执行了佟国维的这个原则,雍正在继位当晚的最大的危机得以消除。而隆科多因为“坚决的执行了大行皇帝的遗诏”而得到了雍正朝最炙手可热的地位以及位极人臣的的爵位,还得到了绝无仅有的被雍正在公开场合称为“舅舅”的殊荣。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隆科多在继位当晚的作用,以及来自隆科多的危机有多大。

三,康熙帝国 雍正王朝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精彩不断,关于雍正帝篡位一说似乎在这部剧中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可是无论如何解释也避不开他们兄弟之间对于皇位的争夺,最终还是通过软暴力手段上位,那么作为雍亲王的皇四子胤禛在康熙帝驾崩的当晚,雍正帝的灵前继位是否存在危机,这些危机又在哪里?

康熙帝传位遗诏

目前在故宫博物院,台北,沈阳这几个地方都保存有康熙帝传位遗诏,究竟哪一个版本是真迹没有人能叫得响,即使是真迹,雍正帝登基造几个遗诏还不简单吗?看来雍正帝这个皇位的合法性遭到质疑并不是空穴来风,问题就出在康熙帝驾崩前出现了皇位的争夺战,所以;无论哪一位皇子登基做皇帝都会遭到质疑。

既然有争夺,就会有争夺的激烈场面,有危机,雍正帝继位登基的危机在哪里呢?以下是历史记载:

从康熙四十七年冬天开始,他就已经疾病缠身,衰老体弱,头晕,腿肿,右手失灵,面部发白。从种种现象看,他得了心脏病和血管病。

在这一时期,康熙帝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康熙帝的儿子们开始了皇位继承人的争夺战。这一年特别不平凡,黄河发大水造成了大面积饥荒,而且就是这一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因此,皇位继承人的争夺战达到了高潮。

康熙五十一年以后,太子第二次被废给康熙帝的打击更大,这时又发生了青海罗布臧丹增叛乱,皇十四子胤禵被派往大西北坐上了大将军王的位置,似乎他就是皇位继承人了!可是康熙帝的病一天天加重,打了康熙六十一年冬的12月,畅春园传来了康熙帝的不好消息,宣众皇子进宫。

康熙帝玄烨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祯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命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

如果根据二月河的作品《雍正皇帝》和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演绎我们看出其中的玄机;作为雍亲王的皇四子胤禛有他的幕僚,那就是剧中设计的高参“邬思道”对目前的形势做出了评估:

绝大事就在今晚,如果皇上大限在即,今晚就有遗诏,你不去八爷他们就会改了诏书,到那时他是皇上,你是听命还是不听命?王爷;你把那颗“关防大印交给我,”如果到了申时还没有你的消息,我就用这颗关防大印派人去放了十三爷出来,他有很多故旧部下一呼百应,让他们前去救你!

首先进入畅春园康熙帝病榻前的就是雍亲王胤禛,当康熙帝交代完一些今后必要的施政纲领后,吃力的说出了“把皇位传给四阿哥胤禛”时,康熙帝闭上了眼睛,此刻乱糟糟一片,这边十七阿哥说四阿哥,那边的八爷党们异口同声说是十四阿哥,完全不管已经晏驾并且躺在床上的康熙帝。

皇子们关心的并不是康熙帝驾崩的悲伤,而是皇位的继承者,以八阿哥胤祀为首的八爷党根本不承认康熙帝的口头遗嘱,双方拔剑弩张,此刻上书房大臣张廷玉说话了:

众位阿哥节哀,隆科多大人,皇上的传位诏书早已放到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隆大人,你率人即可取来。张五哥;你把四王爷扶到偏殿暂歇,等候诏书到来。

张廷玉的这句话让众阿哥们吃了一惊,特别是八爷党一干人更是觉得大事不妙,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此刻雍正帝的危机有三点:

1,雍亲王胤禛在离开雍亲王府时,按照计划把“关防大印”交给了邬思道,邬思道能否从宗人府放出十三阿哥胤祥,正向临行前邬思道预料的那样,即使康熙帝把皇位传给自己,是否能坐得住,因为丰台大营的提督成文云已经进入战备状态。

2,雍亲王胤禛总是以孤臣自居,在畅春园周围他不敢断定有谁能帮助他,就目前看,雍亲王的局面是被动的,张廷玉对这个局面到底能支持多久?

3,九门提督隆科多是谁的人,雍亲王胤禛一直摸不透,隆科多不久前进入上书房大臣,还是兼领着步军统领九门提督,他的手里两万多人近在咫尺,十三弟不出来,这局面不但难以支撑。

雍亲王胤禛的这些担心并不是多余的,重要的是十三阿哥胤祥,他才是雍正帝登基的重要人物,雍亲王胤禛盼望的十三弟胤祥终于来了,这就等于救命的稻草一样的存在。

巧合的是;十三阿哥胤祥前脚刚到畅春园,隆科多也到了,为何隆科多去取康熙帝的传位遗诏比十三阿哥胤祥还要晚,这就是值得商榷的地方。

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到雍亲王府,如何又去宗人府放十三阿哥胤祥,又到丰台大营摆平成文云,带兵进入畅春园,这样的时间难道会比隆科多去乾清宫取康熙帝的传位遗诏还要远吗?

本人以为隆科多的忠诚度在那时候就存在幻想,假设十三阿哥胤祥未能在丰台大营夺取成文云兵权,而是成文云带兵到畅春园来勤王护驾,隆科多是否还能拿出康熙帝的原始传位遗诏,值得怀疑。

根据雍正帝登基以后就封十三阿哥胤祥为“铁帽子王”的情况看,雍正帝登基,十三阿哥胤祥是有擎天保驾之功的。清王朝二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立大功者不计其数,可铁帽子王总计才12位,十三阿哥胤祥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是头条号:日尧居,坚持原创,杜绝抄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日尧居zr

四,康熙王朝 雍正

最大的危机在于北京的实际控制权,在于隆科多的首鼠两端,在于康熙临终口旨无人验证,在于胤禛的孤立无援,在于畅春园的晦暗不清。总之当时,康熙虽然传位给胤禛。但胤禛的心里真没有底。所有的人都一样,待十三爷入畅春园以后,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还有张廷玉那句自言自语,怎么才来啊。实际上就是一句话,兵权。

我们就以《雍正王朝》来谈谈,不是说正史。胤禛登基当晚应该是有两大功臣,一个是隆科多,一个的十三爷。但这里有一个前提,一切是必须在十三爷控制丰台和西山大营在胤禛掌控之下,隆科多才会冠冕堂皇地宣读大行皇帝遗诏。隆科多的关键在于,他是北京城实际上最高军权掌控者,隆科多是九门提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卫戍区司令,北京城的防务是隆科多掌管着,为了确保胤禛稳妥继位,隆科多接胤禛入宫是正常程序,但问题是接胤禛的是康熙皇帝的贴身侍卫张五哥。张五哥不仅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也是深得胤禛信任,更是十三爷小舅子。让张五哥去接胤禛,就是要让胤禛知道,这是自己人。 而如果让隆科多去,万一此人去八爷府,然后带着八,九,十爷入宫,来一个弑君登基也不是不可能,到那个时候,张廷玉也得认八爷当皇帝。政治就是这么现实。

此时的康熙不敢冒险。一切必须以胤禛安全登基为主,当然,康熙也有一层意思,看看胤禛的本事,能不能在这种情况下顺利登基,如果在这种条件下,老八能够把局势搬过来,也算是有事。隆科多是墙头草,政治滑头。康熙没有把千斤重担放在他身上,真正隆科多后面的人,十三爷胤祥,正如邬思道所言:只要十三爷出来,那就是老虎出山。绝对可以压住隆科多,再就是把所有的皇子一律诓进畅春园,而外面只有胤禛的人在外面忙,十三爷和时十七爷可以迅速控制北京。如此一来。胤禛就可以顺利登基。康熙的安排十分稳妥。

而隆科多迟迟未到原因在哪,他在等,看看谁赢了,这个时候必须要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佟氏一门的家训“不能一条道跑到黑”,说白了就是首鼠两端。而当十三爷一入宫,隆科多知道大事已定。这才出面宣读遗诏。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四十五岁雍正在圆明园畅春园登基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五,雍正继位时康熙还在吗

《雍正王朝》中,康熙皇帝驾崩当晚,传位给皇四子胤禛。在康熙皇帝执政晚期,四爷党和八爷党的斗争已经进入白热化,不管大位传给谁,都必然会爆发一场激烈的斗争,而胤禛继位,危机主要在两点,第一是政治形势上的乱局,第二则是军事上的威胁。

政治乱局是早已出现了,准确说是死鹰事件的延续,康熙皇帝也是非常精明的,死鹰事件的发生让他意识到了皇子之间的斗争愈发严重了,他不得不提前做准备给胤禛铺路,他干了这么几件事情。

先把胤禛,胤禩,张廷玉,马齐等人的爵位,职务削去,削去胤禛的职务是为了迷惑胤禩一党人,而削胤禩,张廷玉等人则是为了以后给新君施恩用的。之后就是军事上对胤禛的威胁,康熙皇帝知道胤禛一定会放胤祥出来,但是就怕在这之前出岔子,于是把隆科多找来,恩威并用确保隆科多保持中立。

所以在康熙皇帝决定传位给胤禛时,已经给胤禛铺好了路,外面虽然有一个胤禵在带兵,但是胤禛手下也有年羹尧可以制衡。如此看来似乎胤禛继承皇位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了,事实并非如此,胤禩等人也惦记着皇位,在康熙皇帝病重时,胤禩一党人也没闲着,他们也在忙着拉拢军队。

掌握了军权就掌握了话语权,这是个浅显易懂的道理,胤禩等人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九门提督,丰台大营,隆科多被康熙皇帝吓老实了,胤禵经过了死鹰事件后,和胤禩等人互相猜疑,显然靠不住,所以双方争夺的重点主要就在丰台大营。

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胤禛占有先手优势,他是领侍卫内大臣,宫禁是他管着的,但是他不敢轻举妄动,丰台大营在胤祥出来前是倒向了胤禩一方的,隆科多是个墙头草,如果以武力镇压胤禩一党,丰台大营兵马一到,隆科多肯定马上翻脸,那么胤禛也就危险了。

所以我们就不难看出来,胤禛继承皇位最大的危机就在于是否能及时把胤祥释放出来,并迅速夺取丰台大营的兵权,只要丰台大营的兵权一拿下,那么从内到外京城的三层防卫就都在胤禛的掌控之下了,胤禩等人不管有多少人声援都无济于事了。

幸运的是康熙皇帝早就做了安排,让张五哥接胤禛入宫交代后事,让隆科多迷惑胤禩,皇子们吵闹时,张廷玉及时给胤禛解围,胤禛才能拿到金牌令箭释放出胤祥,一举夺下丰台大营的兵权,成功的为胤禛保驾护航。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宝宝游戏提供的雍正王朝:康熙帝驾崩当晚,雍正继位的危机在哪里?(雍正王朝 康熙驾崩)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