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博物馆疲劳"现象,从个人观展的角度,浅谈如何参观博物馆?
一,避免"博物馆疲劳"现象,从个人观展的角度,浅谈如何参观博物馆?
兴趣为导向
博物馆是个自主学习的场合,需以兴趣为主导。每个博物馆都有其特有的历史、文化等意义。现在的博物馆一般分为四类: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博物馆参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只有感兴趣了,你才有可能做下面的事情,主动的学习。
带着问题去
这就要求我们要提前做好功课。很多人去参观旅游景点和品尝美食时,都愿意提前做很多功课,背景资料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去博物馆,就认为只要过去买张票就好了。但是我们都知道历史类、艺术类的博物馆,尤其是一些重要博物馆,历史文化信息量都很大。没有深厚的积累,你是很难看懂,大部分人进去也只能是拍拍照而已。因此提前上网了解博物馆相关信息:分为几个展区,重要藏品、镇馆之宝是哪些?对这些藏品的一些解读?是它的工艺,还是其身上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这样,你就会更有深入感,同时也知道该如何分配你的时间,抓住参观重点。
准备工作
首先要了解好博物馆的开放时间,这个其实挺重要的,公立博物馆一般是周一休息,节假日可能例外。同时,最好能提前上网购/订票。
至于要不要请讲解员这个问题。我如果是历史类、艺术类的,有讲解比没讲解会好。但是并一定就只能是请讲解员。因为现在有多种渠道,讲解员,租讲解器,有的还有微信语音导览。这个要看设备,和看你自己的情况。如果你的时间充裕,那么建议你可以租导览器,因为讲解员都是有固定时间的,一般只是带你把重要的几个藏品浏览一遍。当然请讲解员也是有方法,就是尽量不要一个人请,不仅仅是为了省钱,因为只有你一个人,讲解员可能会马虎点,有其他人时,别人可能会提出自己的想法或疑惑,你就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虽然现在每个人都有耳机,但是依然会尽量紧随着讲解员,因为这样可以和他有更多的互动。
参观时间分配
很多人参观时,都力图将整个博物馆全部参观完,认为这样就是算看完博物馆了。其实不然,很多博物馆一次是参观不完的,或者说参观一次是不够的。因此前期工作是否做得好这个时候就会有作用了。如果你对历史、艺术比较感兴趣,那么像恐龙化石展,古生物化石这类我就略过或者不看,你想要了解不同时期青铜器的造型,工艺,那么在这块花的时间可以多点,对于一些历史沿革,你可以就刷刷拍照片回去慢慢看....总之,因人而异,抓住重点兴趣爱好点,按需分配时间。
参观时注意事项:
1、穿一双舒服的鞋子;2、每隔一小时坐下来休息一次;3、进门时有路线图最好拿一张;4、即使允许拍照也应该把快门、闪光灯关掉;5、夏天最好在包里放一件外套,为了保护藏品,博物馆温度一般会比较低。
所谓“博物馆疲劳”,主要指观众在参观过程中逐渐出现的精力耗竭,注意力涣散,认识活动机能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
解决的方法有:
节能原则
博物馆教育比较其它教育形式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在行走和站立过程中学习,因而特别耗费学习者的能量,包括体力、精力、视力和注意力。博物馆设计者必须充分重视这一点,在建筑设计和展览安排上贯彻节能原则,要尽力使观众不将能量耗费在非参观的用途上。具体措施包括:①适宜的楼层和地面材料;②合理的展线安排;③根据人体工程学要求确定陈列带;④提供高质量的视觉环境,减少“视觉噪音”,将观众注意力引向展品。
恢复原则
博物馆设计者不仅要努力地延缓疲劳发生的时间和降低疲劳的程度,适应尽可能提供可以帮助观众恢复疲劳,至少是局部恢复疲劳的条件。这就要求我们,除了贯彻节能原则外,还应想方设法使观众在参观中感到舒适以获得调节。为达此目的,我们应当①保证一个安静的、空气纯洁清新、徽气侯适宜的学习环境;②安排美的自然景色,诸如园林、庭院,小品等,并通过博物馆的透明部分及展览空间转换的甫道回廊,使室内户外交相互映,使观众能经常体验到悦目和新鲜的感受;③提供良好的休息和补充能量的场所。
诱导原则
在非强制状况下要提高学习的效率,一个重要的方法是激发和保持观众的兴趣。兴趣的介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人们的疲劳感。博物馆设计师在布置展览时应当善干诱发观众的兴趣,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①克服单调与刻板,使展览空间布局、展览手段都富于个性和变化;②内容安排上的适度新颖。以观众的认识结构为依据来确定展览内容,以保持信息量即新颖又适度;③形式设计要善于通过艺术气氛渲染来增加陈列把握度;④创造一种自由、随和、亲切和充满鼓励意味的氛围。
参与原则
“参与”和“投入”能极大地调动观众的主体意识,由这种主体意识调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我们克服疲劳最为有效的方法。我们长时间坐在黑暗的电影院里所以不感觉疲劳,就是因为进入了情节、关注剧情的进一步发展和主人公的命运。在博物馆教育中,我们也应当努力使观众产生“置入感,”无意识地介入到展览所表达的生活中去。参与感在户外博物馆、历史遗址博物馆和名人故居博物馆比较容易产生,在普通的室内博物馆,也有一些方法能为观众提供“参与”和“投入”的机会,包括①操作观摩;②亲身操作;③鼓励摸触(对一些可能会损坏的展品可用复制品);④“先置导标”,即针对展览内容和观众可能产生的困惑提出问题,要求观众在参观中寻求解答;⑤此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方案:运用生动直观、具有某种戏剧效果的陈列语言取代静态、固定的、依赖大量文字说明的陈列方式。在运用陈列语言时,由于真实地或象征性地复原了历史生活和自然生活的场景,使观众产生置身现场的“投人感”和主体意识,从而能极大地激发观众的热情和兴趣。
从个人观展的角度,浅谈如何参观博物馆:
工作日的上午是最佳看展时间,因为参观者较少,你可以自由而安静地欣赏整个展览。如果选择在周末观展,那么努力将时间规划在中午前,避开高峰时段。
晴天和下雨:绝大多数博物馆都采用灯光照明,天气并不会影响到你在展馆内的体验。不过对于一些新建立的当代艺术馆来说,自然采光也会成为表达艺术的一部分。
游览时间:尽量控制在2个小时内,常犯的错误是在博物馆里逗留太久,这会让你感到超负荷,精疲力尽。永远不要在饥肠辘辘的时候逛博物馆,饥饿会让你无法集中注意力。
参观热门的展览,很有可能需要排队,在 iMuseum 上查询一下排队时间。
长时间驻足欣赏艺术品会导致你双腿酸痛,穿一双你最舒服的鞋子非常重要。超过2个小时的观展要间隔休息一下,最好每1个小时休息1次。
夏天博物馆会有很强的冷气,女生可以多携带一件披肩或大围巾。
使用 iPhone 就足够满足拍照记录的需求;过于专业笨重的单反相机反而会成为观展过程中的负担。
做功课:无论参观一个博物馆还是展览,最重要的功课莫过于了解基础的背景资料,包括:历史、文化、艺术家生平、核心展品、展品来源等,Wikipedia 是重要的知识来源,记得要看英文版(科学上网)。
虽然展方不会给展品的重要性排序,你可以从海报和封面上判断出哪些展品最重要,这些展品一定不要错过。
每个历史美术博物馆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馆藏作品,这些重要馆藏往往能够代表一个时期最重要的审美和历史价值。
尝试挑选20件重点展品,每一件展品用5分钟去欣赏,这样会有一段更加充实且值得回忆的旅程,了解完背景就可以选时间了。
旅游业已经走向全球化,很多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内观众人满为患,十分拥挤。
为了避免排长队或博物馆闭馆的情况,请提前网络在线购票。也有很多博物馆可以提前预订门票,但记住应当尽早预订。
工作日的上午是最佳看展时间,因为参观者较少,你可以自由而安静地欣赏整个展览。如果选择在周末观展,那么努力将时间规划在中午前,避开高峰时段。
周一是公立博物馆统一的休息日,这一天更适合拜访画廊和私人美术馆。圣诞节期间,博物馆也会减少开放时间或闭馆;一些规模较小的私人美术馆会在换展期间闭馆。
晴天和下雨:绝大多数博物馆都采用灯光照明,天气并不会影响到你在展馆内的体验。不过对于一些新建立的当代艺术馆来说,自然采光也会成为表达艺术的一部分。
游览时间:尽量控制在2个小时内,常犯的错误是在博物馆里逗留太久,这会让你感到超负荷,精疲力尽。永远不要在饥肠辘辘的时候逛博物馆,饥饿会让你无法集中注意力。
不知道你这个博物馆疲劳是什么意思。这几年先后去了浙江良渚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华艺术宫等文化场馆。
总体感觉就是,不能在节假日或周末去,人太多了,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一些大爷大妈在参观的时候,还要交流些看法,完全没有文化场所该有的静谧,看文物也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了。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宝宝游戏提供的避免"博物馆疲劳"现象,从个人观展的角度,浅谈如何参观博物馆?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