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里的"老总"是谁?和他一起聊天的那个长脸又是谁?(亮剑中老总)
一,《亮剑》里的"老总"是谁?和他一起聊天的那个长脸又是谁?
亮剑中很多人口中的老总,彭副总指挥,原型就是十大元帅之一的彭德怀,彭德怀就曾经担任过八路军副总指挥,抗日战争爆发后,彭德怀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前方分会(1941年改称华北军委分会)副书记、国民革命军第8路军副总指挥(9月11日改称第18集团军副总司令)。
(图为彭副总指挥饰演者宗利群▲)
所以这个身份是可以肯定的,而且饰演彭德怀的演员当时也是按照彭德怀的样子找的,很像。
(图为彭德怀▲)
跟彭德怀聊天的那个人是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这个人的原型就是左权。
因为《亮剑》剧中参谋长的牺牲原因和左权是一样的,1942年5月日本军队出动大兵团突袭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左权负责断后,在山西辽县(现左权县)十字岭突围战斗中被炮弹击中头部牺牲。
而且剧中也有介绍,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就是左权。
我是汤里放药,本文原创首发于悟空问答。
二,亮剑里面那个老总是谁
时任八路军副总指挥的彭德怀元帅,彭老总。
《亮剑》是最近一些年出的最好的抗战片之一, 其中很多事迹都是有历史原型,包括任务的设定。
其中老总的设定是彭德怀元帅,彭老总。亮剑开始的时候,已经是反日军围攻的时候,此时朱老总已经回到延安,留下彭老总主持具体作战。
彭总身边的那个长脸的原型是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在1942年反围剿作战中牺牲,时年37岁,是中共在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师长是时任129师师长的刘伯承元帅,也是后来的军事学院院长。
旅长是时任129师386旅的旅长陈赓,是一位传奇将军,李云龙见到他自然是秒怂。
李云龙的原型中有很多是抗日名将,具有疯子战将之称的王近山中将。
丁伟有钟伟的影子,钟伟在四野也是一名能征善战的猛将。
楚云飞有胡琏的影子,但是原型绝对不是胡琏,因为胡琏是中央军嫡系,且胡琏升官比楚云飞快,楚云飞可能只是国民党优秀将领的一个缩影。
李云龙消灭的冈崎大队,是百团大战后期进行的关家脑之战的原型,只不过历史上冈崎大队没有被消灭。
李云龙消灭的观摩团战役,历史上是王近山将军在去包围保卫陕北的过程中,顺带消灭。
李云龙与楚云飞的对决,是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围歼黄伯韬的战斗,当时的首长就是粟裕将军,时任华东野战军代总司令。
三,亮剑里的老总指的是谁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毛泽东《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毫无疑问,根据剧情推测,《亮剑》中那个闹不清平安县城为何打仗,急的抓头,全程呆萌可爱,嗓门大的“老总”,当为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彭德怀!
彭德怀在抗战时期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八路军副总指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职务,其中政委制度就是他与朱德和任弼时向中共中央建议恢复的!
《亮剑》作者都梁在撰写原著的时候本就参考了我国众多英雄人物,他曾透露过,原著中众多有名有姓的人物都有历史原型,并非完全的想象,只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
正因为原型是彭大将军,所以特意寻找了与彭大将军颇为相似的老戏骨、特型演员宗利群来扮演这个角色。
既然老总是彭德怀,那么那个与老总一起聊天的长脸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没错,他就是——左权!
在剧中他在1942年因飞机轰炸而牺牲,享年37岁。而历史上的左权也正是在1942年因在山西辽县不幸被炮弹击中头部而牺牲,享年37岁!
历史上的左权任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是中国游击战术的创造者,对于抗战胜利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事实上,除了以上两位英雄,《亮剑》中有还很多人物都有原型:
丁伟——钟伟
旅长——陈赓
楚云飞——楚溪春
拿五吨炮弹换李云龙的首长——粟裕
还有很多不清楚的,比如孔捷原型到底是谁尚未确定,欢迎各位有明白的补充……
向各位前辈英雄致敬!
四,亮剑 老总是谁
解释军史要准确和专业,在彭总的职务问题上,其实《亮剑》有点小瑕疵,彭德怀元帅在八路军有对外和对内两个称呼,准确的历史细节应该是我军内部称为“彭总”或“老总”,对外则称为“副总司令”,因为“副总指挥”这个职务仅仅存在了一个月。
1937年9月红军进行改编时,重庆军政部给的番号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我们简称八路军,而“路军”的军事主官称谓是“总指挥”,比如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孙连仲等等,因此改编时八路军的高级指挥序列是:
总指挥:朱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参谋长:叶剑英
副参谋长:左权
但是仅仅一个多月后,1937年10月,重庆军政部又开始编组全国军队统一序列的战时建制“集团军”,八路军的番号随即被更改为“第十八集团军”,军事主官改称“总司令”。虽然我方并不愿意接受这个番号(战时建制打完仗是要取消的),但公开场合或者行文发电时,彭德怀的官方称谓都应该是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
《亮剑》中副总指挥的出场已经是李云龙的“苍云岭突围”之后,李云龙在1937年改编时只是第772团副团长,调出去组建新1团肯定是1938年以后的事情,此时八路军的番号已经更改完毕,彭德怀的正确身份应该是“副总司令”。
其实朱德总司令在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起一直随军行动,平型关战役时就在八路军总部坐镇,1940年5月才返回延安,叶帅则始终在延安军委或前往重庆工作,因为他是黄埔军校首任教授部副主任,比较合适做国民党军队的统战工作。
也就是说,在1940年5月之前,八路军前线总部实际有三位主要领导人: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和副参谋长左权(黄埔一期),《亮剑》是文学作品,不必要牵扯更多人物是可以理解的,但“副总指挥”这个职务的时间点明显是错误的,当彭总成为前方军事一把手时,更应不能这么标注。
至于我党我军的内部称谓,也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所谓“正式”是指朱德总司令返回延安后,八路军总部已由一位副总司令和一位副参谋长实际负责作战指挥,总归比较尴尬,因此延安指示又成立了八路军“前方指挥部”,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左权为参谋长,《亮剑》中显然把两种称谓混淆了,一个是内部称呼的“参谋长”,一个则是官方称谓的“副总指挥”(副总司令),连续两个错误。
非正式称呼倒是正确的,在抗战时期可以称为“老总”的,不仅应该是年龄和资历达标,红军年代的职务也得到位,除了朱总司令外,只有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陕北重建)、红二方面军司令员贺龙和红四方面军司令员徐向前足够资格,方面军下辖的军团长暂时都不成。
五,亮剑里边的老总是谁啊
《亮剑》和《我的团长我的团》是最优秀的两部电视剧。尤其是《亮剑》因为传播更多,更广为人们所知。
电视剧《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的独立团,被设定在抗日战争的晋西北战场,可是从人员编制上却属于八路军129师的晋冀鲁豫军区下属的太岳军区,这样的设定,其实是w为了更好展现主人公李云龙的英雄气概。
真实历史中,八路军的晋绥军区,主要是120师贺龙关向应所部驻防。晋绥军区包含着吕梁、雁门、绥蒙3个二级军区和1个直属军分区。每个二级军区就是一个旅,每个军分区就是一个团。后来在扩军过程中,师部依然兼着军区,二级军区逐渐成为一个纵队的编制,每个军分区的兵力,则有可能达到一个师上万人。
晋西北抗战比较激烈,主要原因在于这地区八路军、晋绥军和日军三方面斗争比较激烈,把李云龙放在这里,有利于全面展示八路军敌后抗战的全貌。但是,晋绥军区内部调整较大,李云龙的编制又只好下放到了晋冀鲁豫军区。
晋冀鲁豫军区,就是原来的129师,这里地处抗战前线,又是各个抗日根据地的核心,还是八路军前线指挥部的驻地。把李云龙放在这里,让八路军高级军官都有了出场的机会。
虽然出场,却不用露出姓名,这等于给“亮学家”们留下了很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亮剑》电视剧中,出场的八路军高级将领有这样几个,他们都有真实的历史原型。
1,老总。
没有透露姓名的老总,只能是八路军前线指挥部总司令——彭德怀元帅。不管是电视剧中还是真实历史中,彭老总和李云龙都是暴脾气。电视剧中的李家坡之战,以历史中的关家垴之战如出一辙,总指挥就是彭老总。
最关键的是,不管是晋绥根据地还是晋冀鲁豫根据地,只有彭德怀元帅能被称之为老总。
2,参谋长。
老总旁边的长脸参谋长,就是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左权黄埔一期毕业,又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军事素养超高,最后在敌人扫荡中英勇牺牲,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将领。
真实历史中,左权将军确实脸比较长。这一点《亮剑》比《百团大战》更真实还原了彭总和左权将军的相貌。
3,老师长。
戴着眼镜的老师长,毫无疑问就是129师师长,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元帅了。刘伯承元帅在建国后创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俗称南京军事学院),担任院长和政委。在剧中,李云龙、丁伟和孔捷三人因为军衔闹脾气,就是被刘帅压下去了。
4,386旅旅长。
386旅旅长,当然是陈赓大将。抗日战争中前期,386旅兼着太岳军区。陈赓大将不光是386旅旅长,还是太岳军区司令员。后来,太岳军区扩编为太岳纵队,又扩编为太岳兵团。
另外需要说的是,李云龙原本属于晋冀鲁豫军区,这个军区后来一分为二,留守的在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指挥下坚持在山西作战,并入了华北军区。主力挺进大别山后改编为中原野战军,中野只有一个纵队归入了华野指挥,那就是中野十一纵,所以,李云龙在粟裕大将指挥下参加淮海战役,是完全有可能的。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宝宝游戏提供的《亮剑》里的"老总"是谁?和他一起聊天的那个长脸又是谁?(亮剑中老总)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