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平平的董卓是如何千骑定洛的?(董卓怎样走)
一,实力平平的董卓是如何千骑定洛的?
首先要说的是,董卓可不是实力平平,而是实力雄厚的一方军阀。
董卓,字仲颖,凉州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出生在富足的豪强家庭,“少好侠,尝游羌中”,“性粗猛有谋”。董卓力气过人,能骑射,使羌人主动依附与他,与他交好。
公元185年,羌人内部发生叛乱,韩隧带兵十余万围攻陕西。之后马腾加入与韩隧一起打到陈仓,危及长安洛阳,汉灵帝封董卓为前将军。与左将军皇甫崇一起平乱。结果大败韩隧马腾,董卓因此又被朝廷嘉奖。
董卓屯兵河东,势力不断扩大,朝廷两次调他入京,想削弱他的兵权,他都不接受。他不光是地方军阀,还是朝廷命官,守边的重臣。
公元189年,汉景帝刘宏去世,少帝刘辩继位。由于年幼,有何太后听政,大将军何进掌握朝政。宦官与外戚势力争权夺利日益激烈,十常侍以张让为首的势力,让何进也无法控制。他与司隶校尉袁绍商量杀张让,可是何太后不同意。
于是,何进听取了袁绍的意见,答应给董卓以好处,并以圣旨的名义,让董卓进京诛杀张让。
董卓权势扩张后,早就窥视京城。何进给他的消息,正好使他有了理由,他一面上书汉少帝,说要“清君侧”,“收让军,以清奸秽”,一面先领少数起兵进发洛阳了。让董卓没想到的是,他还没到洛阳,大将军何进被张让诱骗到皇宫杀了。袁术,袁绍带人进宫追杀张让等宦官。张让挟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一起逃跑了。
董卓在路上听到消息,汉少帝在北邙山,便驰兵来救。汉少帝见到董卓兵马威风凛凛,吓得战战兢兢,至此,董卓将汉少帝迎接进了洛阳皇宫,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逐渐掌控东汉朝政。
董卓十分精明,他知道没有强大的军队是不能稳定自己的权利的,于是他每隔几天就让自己的兵马晚上悄悄出城,白天大摇大摆的进城,这使整个朝廷官员,都以为他有千军万马在京城,都不敢反抗与造次。
之后,董卓的一系列的动作,废少帝,立献帝,毒杀皇后,肆意弄权,残杀无辜,火烧洛阳,迁都长安等,暴漏出了残暴不仁的本性,以至于历史上同时期的人给他评语是“豺狼也”。
二,董卓骑的什么马
董卓,字仲颖,陕西临洮人,十常侍之乱后掌握汉帝国实际权力,任太尉,封爵郿候。董卓废少帝,立献帝,杀何太后,专权乱政,东汉名存实亡,历史上骂名千载。董卓征战一生,谋略出众,也是那个时代出类拨粹的人物,靠三千兵力把东汉文武大臣玩弄在股掌之间,乃一代枭雄也!
董卓生在临洮,生长在凉州地区,那里胡汉混杂,农牧并举,民风骁悍,皆英雄善战之士,凉州人是东汉时期最好的兵源。董卓年轻时同羌人打交道,好轻侠,知羌人习性,名声不错,被朝庭征招做羽林郎,个人武力是非常历害的。
史书上说董卓力大无穷,善长骑射。"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羌胡所惧。″董卓同羌人打过上百仗,又镇压过黄巾起义,所得赏赐都分给手下士兵。董卓的军事经验和军事才华远非一般人可比。
董卓手下的西凉兵是各民族英勇善战之士组成,是汉帝国最精锐的正规军之一。董卓出身一般,不备名门望族看中排挤。
东汉政权的白特点是外戚和宦官交替掌权。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同张让,段珪等十常侍之间水火不相融。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暗中召手握兵权的董卓带兵声讨十常侍。
董卓是一个有政治野心的人,当然不放过千载难逢的机会。董卓带三千如狼似虎的西凉兵杀向洛阳。东汉洛阳官员是绝对不许地方军队染指中央权力的,一番争吵后,董卓距离泾阳城二十里的地方等待时局的发展。
中平元年(公元189年),大将军何进被骗入宫中杀死,司隶校尉袁绍率兵杀入皇宫,把宦官几乎杀尽,火烧皇宫。左右东汉政权的两股政治势力火拼,为董卓登上历史舞台开避道路。
董卓远望洛阳城浓烟滚滚,知道洛阳城中发生大事,便率西凉兵向洛阳城开进,途中听说宦官把小皇帝和陈留王劫持到北芒山,便把小皇帝救出来,功高莫过于救驾,这也是董卓把持中央权力的政治资本。
董卓的西凉兵才三千人,洛阳城是有数十万人口,方圆几十里的大城。董卓这点人控制这么大的地方是困难的,很容易被敌手吞并。董卓是久经战阵的大将,玩疑兵之一驾轻就熟。每隔四五天,董卓让士兵换上一种颜包色的衣服,夜间从城中潜出,第二天早上,敲锣打鼓的开进城中。
朝中文武大臣以为董卓的军队源源不断,都不敢轻举妄动。董卓又把大将军何进的部曲,车骑将军何苗的部曲(张辽等人)收到帐下,又诱惑吕布杀死执金吾丁原,吞并州军队。洛阳城附近的军队都被董卓收到帐下,开始他的权臣之路。自古丘八斗不过文人,董卓军事能力出众,鲜有对手,政治眼光和政治手腕不是经验丰富的文人对手。手无缚鸡之力的王允,略施巧计便灭了董卓。
三,董卓坐骑是什么
入主洛阳前,董卓已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已是天下最强的地方实力派之一。
当然,单单只靠实力,董卓要想挑战大汉中央,把持朝政,还是绝对不可能的。
董卓能把握时机,入主洛阳,成为汉末第一个“大魔王”,靠的是权谋。
董卓入洛阳前的实力东汉后期,外有羌胡侵扰,内有黄巾起义。
作为凉州人,董卓对羌胡的情况又非常熟悉,而且,哥们又能打又讲义气,正是大汉急需的人才。
在为大汉南征北战的过程中,董卓打造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成长为一个不容小视的地方实力派。
董卓的实力,引起了朝廷的不安。
汉灵帝觉得董卓小子力量强了,将来可能尾大不掉,就任命他为并州牧,但要他把部队交给皇甫嵩。
董卓接受任命,但不愿交出军队。
此时,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的一席话,说明了当时董卓的实力。
皇甫郦说:天下可能会乱,能够安定天下的,除了你皇甫嵩,就是董卓了。
看来,董卓当时已经成长为天下极有影响力的实力派,其实力甚至足以引起朝廷的猜忌。
董卓的对手们但是,仅仅只靠实力,董卓要把持朝政,也是不可能的。
就在董卓入洛阳的前一年,大将军何进讲武平乐观。
当时,汉军步兵横列,骑兵数万,列阵为营,声势惊人。
此外,朝廷还设“八关都尉”,八关各有精兵,由何进统领。
不久,为了制衡何进,朝廷又设西园八校尉,由宦官蹇硕统领。
可以说,就算朝廷不从外调兵,就只是洛阳周边的军力,就远远强过董卓及任何地方实力派。
除此之外,皇甫嵩、朱隽、丁原,也都有较强的武装力量,也是董卓必须认真对付的对手。
既然如此,董卓是如何掌握洛阳的呢?
信息优势: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汉灵帝要董卓交出军队,去当并州牧。
董卓接受了任命,但没有去就任,而且是率5000骑在河东“观形势”。
当时大汉朝廷看起来还算稳定,董卓观什么形势呢?
“观形势”,正说明董卓敏锐的政治嗅觉。
当时,朝廷的外戚集团、宦官集团、士族领袖们已经各怀心思、杀机四伏。
何后、董后、何进、何苗、蹇硕、张让等人正磨刀霍霍,朝廷有分崩离析之患。
不过,这些事情,有的是军政机密,有的甚至是宫闱秘事,外人大概是很难知道的。
董卓,有线人。
董卓的弟弟董旻当时正是奉车都尉,掌天子车舆。朝中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秘闻,他通通知道!
看来,董卓应当是从弟弟处了解到朝廷情况,已早早开始作准备了。
信息优势,使董卓可以在机遇来临时先下手为强!
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很快,机会来了。
吞并禁军大将军何进想要除掉宦官,但因何太后反对,不便下手。
在袁绍的推动下,何进召董卓等人进入洛阳,给何太后施加压力。
结果,董卓还没到洛阳,何进就被宦官除掉了!
趁着群龙无首,董卓把何进、何苗的军队吞并了!
群龙确实已经无首,可是,群龙为何要奉你董卓为首呢?
董卓集团,作了两件事情。
1、董旻趁乱除掉何苗。
何进集团中,大将军何进是一号人物,车骑将军何苗是二号人物。
何进已死,但如果何苗尚在,董卓的力量有是干不过的。
不过,弟弟董旻已经先帮他除掉了何苗。
何进被杀后,何进的部将吴匡认为是何苗有与宦官串联的嫌疑,遂与董旻一起出兵,趁乱袭杀了何苗。
当时,二袁等人忙着杀宦官,寻天子,并没有人想到何苗。
一片大乱中,董旻却与吴匡一起杀何苗。
可见:董卓集团从一开始,很可能早有准备!
2、虚张声势,恫吓袁绍。
董卓来时,禁军群龙无首。
可是,董卓要掌握禁军,并非没有潜在的对手。
袁绍,原本是强劲的对手。
就职位而言,袁绍当时是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在当时的洛阳权力非常大。在东汉的多次权力斗争中,司隶校尉都是“除恶”的重要角色。
就人脉而言,禁军众将中很多是袁绍的故吏,或者是袁绍的奔走之友。
可以说,袁绍如果发力,董卓要想接管禁军,也是不可能的。
不过,袁绍为人“见事迟”。
虚张声势,对付的就是这种人。
董卓只带了数千人来。但是,他虚张声势,造成了兵马众多的假象。他晚上把部队拉出城去,白天再大摇大摆入城,造成兵马源源不断入京的假象。
虚张声势镇住了袁绍,袁绍迟迟不敢行动。
直到···董卓控制了禁军!
攻敌软肋,除掉丁原尽管收集了何进、何苗所部,但若不除掉丁原,董卓要控制洛阳也是不可能的。
首先,丁原是执金吾,掌武库兵器。
东汉的执金吾,权力比西汉有所减少,主要“掌宫外非常水火之事”及主武库兵器。
后来,司马懿政变时,第一步,正是控制武库。
不控制武库,董卓根本不可能控制洛阳军事!
其次,丁原手中有一支较强的并州军。
东汉中后期的对外战争,主要是在西北与羌胡作战。因此,并州军是与凉州军并称的天下骁勇。
可以说,硬碰硬,董卓没有必胜的把握!
董卓采取了“斩首行动”。
董卓实施“斩首行动”有两个条件。
1、丁原对并州军的掌握不稳当。
丁原是188年才到并州担任州刺史,开始掌握这支并州军。
也就是说,丁原掌握并州军不足1年!
所以,丁原此时非常依赖吕布这样的本地人才。
2、董卓在并州军有基础。
黄巾起义前,董卓就担任过较长时间的并州刺史,并且指挥过当地的战事。
也就是说:董卓与并州军的羁绊关系,并不比丁原少!
其次,就名分来说,董卓,此时正是并州牧!
因此:只要除掉丁原本人,并州军没有理由不归董卓!
董卓找到了吕布,然后···
兵不血刃,董卓通过吕布,控制了并州军!
至此,只带了数千骑兵的董卓,以小搏大,兵不血刃,控制了禁军、并州军,控制了洛阳,也控制了大汉朝廷!
总的来说,董卓成为汉末第一个大魔王不是没有理由的。
他拥有的较强武装力量,使他获得了趁火打劫的基本力量。
他对权力的高度敏感和不错的权谋,使他看准机会,抓住机遇,并以小搏大,一举控制朝廷。
遗憾的是:董卓虽有趁火打劫的权谋,却缺乏安定天下的大略。
混乱之火,并未熄灭,反而越烧越大,蔓延到整个天下!
乱世,开始了。
四,董卓称霸
谢邀。
汉末那么多诸侯,董卓的实力不算最强,也没有袁氏那样四世三公的背景,但他却敏锐地抓住机会,带兵进入洛阳,一步步掌握大权。
董卓掌权过程,大概分三步:先名正言顺进入京城,然后虚张声势扩充军队,最后废立皇帝夺下大权。
1、进入京城董卓能名正言顺进京,这要感谢何进。
何进为了彻底清除宦官势力,矫诏让外地诸侯带兵进京,董卓本来就心怀不轨,这下真是瞌睡碰到枕头,响应何进的矫诏,以外州刺史的身份,名正言顺地进军京城。
洛阳城中的权力斗争,以何进为代表的外戚和宫中宦官两败俱伤,董卓趁机进入洛阳,顺道还捡了个“救驾”的功劳。
董卓的兵力其实不多,不像《三国演义》写的那样,统领西州大军二十万,董卓实际上就几千人马,实力薄弱。
董卓是非常重视军权的,灵帝时期,就已经觉察到董卓的不安分,责令他把军权交给皇甫嵩,但是董卓一直在推脱,把军权牢牢攥在手里。
董卓到洛阳以后,让军队白天大张旗鼓开进来,等晚上再悄悄出去,第二天再开进来,给人一种他兵力很多的样子。何进、何苗死后,中央军群龙无首,纷纷归降了董卓。董卓又挑拨吕布杀掉丁原,吞并了丁原的并州军,这么一来,董卓的军队大大扩充。
3、废立皇帝手里有了兵,腰杆子就硬,接下来,董卓急于快速立威,就从废立皇帝下手。
废立皇帝是一件大事,形同篡逆,汉室忠臣还是很多的,董卓的阻力很大,但是董卓兵权在手,谁敢不服就用刀枪招呼,最终在董卓的强压下,还是施行了废立,董卓的官职也一步步上升,一直做到太师,比诸侯王地位都高,大权尽在手中。
不过废立皇帝虽然能让董卓迅速立威,但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给董卓后来败亡埋下伏笔。
五,董卓什么
其实董卓能够定洛阳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据了的结果。
我们能够知道的是等到董卓抵京时,戚宦之争已经结束了。董卓面对的是何太后残存势力、袁绍袁术等世家大族势力。
董卓进京,率领步骑不过三千人,自嫌兵少,怕京城人士不服;隔四五日,便派遣兵士半夜潜出出四城门,明日高举旌鼓而城,号称"西兵复入至洛中"。大家顿觉得董卓的兵马数不胜数。
于是董卓逐步实施妙计:一、利用京城百官对董卓恐惧心理,趁机接管了何进、何苗的部曲,包括北军、西园军。西园军袁绍被迫单骑离京(其弟董旻是奉车都尉,与吴匡共杀何苗,是董卓能夺取军权的重要原因)。
二、收买吕布,谋杀丁原,兼并了丁原并州兵。
三、在此基础上,废汉少帝刘辩为弘农王,废何太后(此后鸩杀),立汉献帝刘协,起到一石四鸟作用:
1、彻底接管京城军队,彻底清除何太后残余势力。何进、何苗等死后,何家势力大减,但不排除何太后联合世家大族死灰复燃。董卓索性落井下石,废了何太后,接管了京城原来何家控制的军队,将何家连根拔起。
2、遏制世家大族,树立威信。袁绍对董卓挥刀相向,世家大族是看不上这外来军阀的,所以董卓废长立幼,大大树立了威信。
3、获得拥立之功,从世家大族手里夺回政治合法性。世家大族通过杀伐宦官拥护汉少帝,获得政治合法性。董卓废了刘辩,消解其合法性;扶立刘协,自身又有了拥立之功。此外,董卓借董太后之死,扳倒了何太后,扶植刘协,秉承了汉灵帝及董太后之遗愿,更增强自身合法性。
4、扶植傀儡皇帝,独断朝纲。刘辩背后有何太后,何太后还可以攀援世家大族,以形成一股背后势力;刘协自打汉灵帝、董太后、董重与蹇硕死后,在朝中毫无根基,董卓可轻轻松松操控朝局,独揽权柄,遏制世家大族,“挟天子以令诸侯”,适当时刻可行篡逆,践祚称帝。
以此几步,董卓慢慢的掌控了整个王朝虽然没有称帝,但是却行皇帝事,成为了当时东汉政权实际上的话事人。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宝宝游戏提供的实力平平的董卓是如何千骑定洛的?(董卓怎样走)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