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太空中到处都是陨石,卫星是如何躲避陨石的?(卫星怎么避开陨石)
一,都知道太空中到处都是陨石,卫星是如何躲避陨石的?
都知道太空中到处都是陨石,卫星是如何躲避陨石的?
首先说明一下这个问题,存在两个描述不正确的地方,一是飞往土星、火星上面的人造物体不是卫星,而是探测器。二是太空中并不到处都是陨石,陨石只是降落到星体表面的小行星残体,在未降落之前统称为域外天体(以小行星和彗星为主),它们的分布范围虽然很广泛,但是密度非常低,远远达不到到处都是的地步。
太阳系小行星和彗星的发源地从多年的科学观测结果来看,太阳系内除了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之外,还存在着没有聚合形成行星的众多星际物质,其中以小行星和彗星核母体为主的星际物质,给太阳内的空间环境特别是地球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从它们的来源来看,主要包括两个主要渠道:
一是木星和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宽度大约在1.5个天文单位,也就是2亿公里左右,分布着至少有50万颗以上的岩质小行星体,目前已经监测到并且记录在册的数量在20万颗上下。
至于小行星带里的行星体的来源,目前科学界还没有统一的结论,不过很多科学家都倾向于它们是“在行星成长过程中的半成品”,与太阳系中其它行星一样,都是在50亿年前,由太阳系目前所在位置的原始星云物质逐步聚合而成,那些没有被太阳吸收而且被太阳风吹走的较轻的气态和尘埃物质,大部分都被木星所吸附,而在木星强大引力的干扰之下,这些处于木星和火星之间的固态岩质内核,失去了进一步聚合形成行星的条件。
二是在海王星轨道外侧的柯伊伯带。宽度大约在20个天文单位左右,约为27亿公里,分布着众多岩质小行星和冰晶物质。据科学家们估测,这里的小行星数量至少达到百万颗级别,由于距离太远,小行星体反射太阳光线的能力十分微弱,即使是大型天文望远镜,也不太容易观察清楚这些星体,截至目前仅发现了体积较大的几千个小行星体。
至于这些小天体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们推测,它们也是在太阳系原始星云的孕育中产生的,被太阳风吹到这一区域的残留物质聚积而成,而随着海王星轨道的外移,以及木星、土星和天王星引力波动的影响,原本形成的体积较大的小行星体,相互之间发生了剧烈的碰撞,产生了质量和体积更小的固态小行星和碎石,分布在海王星轨道之外,形成了最终的圆盘状结构。而在圆盘的外围,积聚着很多冰封物质,逐渐聚合形成彗星核,成为彗星的发源地。
探测器的主要结构随着太空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更直观、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地外空间的宇宙环境、目标星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宇宙物质的发展演化规律,从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器以来,人类共向地外发射了几百颗功能不同、目的地不同的探测器,其中对月球发射的探测器最多,达到130多个,其次为火星,也有近50次。现在飞得非常远的探测器有这么几个:
一是先驱者10号,是第一个对木星开展探测的探测器,1983年到达海王星轨道附近,也是第一个离开太阳系八大行星范围的人造物体,2003年失联。
二是先驱者11号,是第二个对木星开展探测的探测器,1974年完成对木星的探测,1979年到达土星轨道附近,1995年失联。
三是旅行者1号,对木星和土星开展探测以后,于1980年飞越土星,预计2025年前后会失去最后的动力来源。
四是旅行者2号,与1号相同目的也是对木星和土星开展探测,不过在动力延续的情况下顺带对天王星和海王星进行了探测,目前已经处于“失控”的状态。
五是新视野号,用于对冥王星及其卫星卡戎进行探测,2015年到达冥王星轨道,探测结束以后,对柯伊伯带的天体开展监测,预计2030年前后离开太阳系。
根据太空探测器的目的不同,其组成结构也有相应的差异,不过从总体上看,都包括探测器结构主体部分、通讯设备、相机设备、动力来源设备、太阳能板、射线天文望远镜、姿态调整设备、磁力监测设备等。为了保障探测器在宇宙空间中的飞行顺畅以及能源消耗的节约,通常情况下的一个原则就是荷载量最大幅度压缩、总重量尽量减少,因而并没有特意装载可以监控小行星或者彗星运行轨迹的装备。
那么这些探测器在深空中航行,特别是穿越小行星带或者太阳系外侧的柯伊伯带时,能否可以主动监测和躲避小行星或者彗星呢?答案是否定的,主要原因如下:
从探测器的结构来看,并没有装载可以用于监测小行星运行的装置,另外,如果要推动探测器姿态调整,需要装载大量的可以提供反推力的气态物质或者能量供给,无形中会极大增加探测的质量,从而加重探测器的负担,减少其有效使用寿命。
从通讯技术水平来看,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即使在地球上,我们对于地外天体的运行规律也很难准确地进行监测和掌握,主要原因第一在于地外小天体体积较小,从地球上观测也很难捕捉到反射的光线;第二是它们的运行速度很快,即使发现了也很难定位和开展跟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运用地球监测然后向探测器发射指令来调整飞行姿态的话,成功率较低,而且时间上也有很大的滞后性。
从小天体的密度分布来看,虽然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小型天体的数量众多,但这两个区域的空间范围极广,据测算,小行星带里的天体,如果我们假如它们在一个平面内的话,那么,在3*10^12平方公里才有一个小行星存在,那么小行星之间的平均距离可以近似地看作是180万公里。而柯伊伯带内的小行星密度就更加小了,计算下来之间的平均距离将处于几千万公里甚至上亿公里级别。在这种密度之下,即使想主动碰上我想也非常不容易吧。
由于太空探测器特殊的探测用途,以及在发射和飞行过程中基于能量总量探测的需求,探测器不可能额外增多用于监测小行星飞行的诸多设备。同时,宇宙空间中虽然小行星数量众多,但是分布范围太过于广阔,其密度非常低,几百万、上千万公里才会有一颗小行星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探测器被小行星撞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更没有必要让探测器“负重”前行了。
二,卫星怎么躲避太空垃圾
恐怕提问者对太空的大小和小天体的数量有些误解。
首先,落到地球上的才叫陨石,严格来说太空中游荡的不能叫做陨石,只是些微型天体。
其次,这些小天体虽然说总的数量上可能很大,但是如果分布在太空中,其密度比用真空泵抽真空后瓶子里的空气分子密度还要小很多。
我们就以小天体最为密集的小行星带来说吧,对于内太阳系来说,小行星带集中了99.9%以上的微小天体,估测总数达50万颗以上。
看到这个数字,可能会觉得那里一定十分拥挤吧,别急,挤不挤不能光看数量,还要看那里的空间有多大。小行星带环绕着太阳一周,其最内侧距离太阳约3亿多千米,其宽度约2.2亿千米。这个宽度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知道地球直径1.2万千米,大约要21000颗地球排成一排才能横跨整个小行星带。
那么这50万颗小行星加在一起有多大呢?只有地球质量的0.0004。所以,你可以想一想,只有地球万分之四质量的天体,再碎成50多万块,再分布到这么大的一片环形带中,那么密度能有多大呢?你可以想象将一把尘土散布到一座大城市那么大的区域内,你能遇到其中一颗尘土的概率有多大?
这还是小天体最密集的区域,而在地球附近,卫星与小天体相撞的概率大概比从相距100千米的两处各射出一颗子弹,两个子弹相撞的概率还小了吧。
三,卫星会被陨石撞到吗
触及心灵的文字
导语:如果飞船可以光速行驶,会不会撞上宇宙中的陨石?看完或许会知道
相信很多热爱科学的孩子,曾经都幻想过我们是否也能够飞出太阳系,甚至是飞出银河系呢,其实科学家曾经也做过相关的假设,但是最后的结论是除非我们的飞行器的速度都可以达到光速,否则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当我们的飞行器真正的到达光速以后,其实也会面临着很多的问题,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整个宇宙当中都会有很多的陨石或者小天体,当我们驾驶光速飞行的飞船的时候,又该如何去躲避开他们呢?
美国之所以可以在上世纪60年代末就能够登陆月球,除了他们自身的科技发展比较好以外,主要的还是因为地球和月球的距离并不是一件十分遥远的事情,而当人们在经过了一些探岳准备以后,也最终认识到月球是一个不适合我们人类所居住的星球,但是和他距离最近的进行,我们又无法登录上去,所以人们就将目光投入到了相对距离更远的火星上,但根据科学家观测地球和火星之间的距离却并不固定,距离较近的时候在5500万公里,但是最远可以达到4亿公里,而地球和月球之间却仅有38.4万公里,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在成功登月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成功登上火星的原因。
虽说火星和地球的距离最远的时候非常的遥远,但是美国依然宣布在未来的十年要实现火星登陆,但是就目前人类的发展来讲,在10年以后非常的速度,虽说可以提高一倍,但是如果想要从地球到达火星,至少也是需要几十年时间的,因此人类如果想要飞出太阳系,甚至是宇宙的话,速度就首先制约了我们的想象,但也并不是无法解决的,只要我们的飞船可以到达光速,或许还是可以实现这一想象的。
其实在爱因斯坦的广义论当中就曾经说过超光速或者是等于光速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宇宙本身就不会受到广义相对论的限制,而虫洞和空间膨胀本身就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对于目前的人类来说,虽然能够不断的去提高我们飞船的速度,但是也只能去慢慢的接近光速,但即使是这样就目前而言,我们登陆火星都是相对比较困难的事情,但如果真的能够实现飞行器到达光速,而相应的,我们又该如何躲避宇宙当中的陨石和行星呢?
我们所看到的一些物品全部是因为光线照射在上面之后又反射到我们的眼睛,因此我们才能够通过眼睛而看到。而如果我们的飞船真的可以达到光速,那么我们的速度和光就是相同的,所以我无法再像我们的眼睛反射出障碍物的存在,其实如果换作这一点还是相对比较可怕的,毕竟在整个宇宙当中都布满了各种陨石和小行星,如果我们真的以光速的冲撞力撞上,可能真的无法承受,但是宇宙飞船毕竟属于航天器,而且经过众多科学家的长期研发和实验,当然在发明的过程当中也会进行很多的模拟实验,而如果我们的飞船真的可以到达光速,那么飞船的各个方面都会更加的精细化。
而且就现在而言,很多的飞船其实也已经载人航天了,并且也可以将飞船的落点精准度提高使飞船能够安全的返回卫星,而且在未来如果我们真的可以设计出光速的飞船,那么飞船的设计和精准度反而会更加的完善和提高,而这种精准的计算,其实也能够使飞船有效的避开陨石和一些小行星。而除此以外,毕竟太空不像是目前我们的马路,虽说在整个宇宙当中都有大量的陨石和小行星,但实际上它们的距离又非常的遥远,甚至都达到了几十万公里以上,而光速的飞船如果精准度可以提高,同样也可以计算好自己和即将碰撞上的物品的距离,那么当它们碰撞上陨石和小行星的可能性更是十分的小。
当然也有一些科学家表示,飞船其实会有一种“曲率飞行”的方式,在整个宇宙当中航行,其实这种方式指的是飞船的前后空间都能够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或者是头尾部的空间能够出现压缩的状况,换句话说也就是飞船像是被一个非常巨大的泡泡所包围着,而它在每一个空间当中都可以进行跃迁,而以这样的方式穿越过宇宙,甚至是银河系就不用再担心会被其中的陨石和小行星撞到,所以不论是综合哪点,如果我们真的可以研制出光速的飞船可能也真的不用担心,会撞到一些障碍物吧
四,卫星被陨石撞上的概率
卫星不会设置躲避大空陨石的装置,因为装上这套探测躲避的装置需要增加更多的重量和装置这就会造成起飞时的负荷,理论上地球上人类也有被陨石砸中的可能,但至今没有听说过,因此卫星被陨石击中的概率是很低的。
五,卫星遇到太空碎片怎么办
太空中的不能称为陨石吧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宝宝游戏提供的都知道太空中到处都是陨石,卫星是如何躲避陨石的?(卫星怎么避开陨石)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